自然科学研究院和物理与天文学院举办“巧手成韵 由染而生”非遗文化体验活动
来源:杜婧 时间:2023-10-08 浏览:703

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,其工艺从扎到染都具有其工序的独特性,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为了更好地弘扬非遗文化,引导大家认识非遗、传承非遗,创新非遗。2023年10月8日中午,自然科学研究院和物理与天文学院开展了“感受非遗文化,妙手布里生花”——手工扎染DIY活动,以实际行动领略扎染技艺魅力,感受扎染的图案美、色彩美和形式美。

活动现场,老师介绍了扎染的工艺历史、艺术特点以及扎染的工具和技巧。扎染是中国历史悠久、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,它通过布、线、绳等工具,对织物进行扎、缝、缚、缀、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。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,再进行印染,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,变化技法各有特色,趣味无穷。

1696756326-0c0d9144d47398e13ea7ad539cfb8db.jpg

一块白布浸入染料,刹那间一股蓝将其“吞没”,二者合一,呈现出蓝白相间的自然之美。《荀子·劝学篇》中记述道:“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”,其中的青色便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,也正是蓝草色素转化的过程。古代靛蓝染色工艺取之于蓝,凡可制取靛青的植物皆可称“蓝”。

1696756531-bbeec5ebeafdb06f2221fdd702077cb.jpg

在老师示范演示后,大家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,大家相互探讨,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,白白的布料在大家的巧手捆扎下,与染料相碰撞,布里生“花”,充满艺术气息。数十分钟过后,把染好色的白底布包清洗、拧干、拆掉皮筋。一幅幅精美的扎染作品呈现在眼前。

1696756710-1696756716024.png

之后,大家把布偶小熊根据自己的喜好装在扎染的布包上,每一个布包呈现的都是无二的图案,展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感。

通过学习手工扎染活动,让老师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,也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生活,营造了学非遗、传非遗的浓厚氛围。接下来,自然科学研究院工会将继续开展更具特色的文化活动,使广大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更加精彩,文化品位得到更大的提升。

Baidu
map